淮安市中級人民法院工作報告
——2025年1月15日在淮安市第九屆
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
淮安市中級人民法院院長 郁 奇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中級人民法院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
2024年工作回顧
過去一年,全市法院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學細悟習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中央、省市委決策部署以及市九屆人大四次會議要求,狠抓提質增效,深化改革創新,全面建設現代化法院邁出新的堅實步伐。兩級法院受理案件125617件、辦結111145件,法官人均結案289件。審判質量管理指標全部優于或處于最高法院設定的合理區間。一年來,我們以實干詮釋政治擔當,重點重抓服務重大項目攻堅、優化營商法治環境、生態環境司法保護等大事要事,5項工作獲市委主要領導批示肯定。在省《民營經濟營商環境滿意度調查評估報告》中,我市法治環境指標居蘇北第一,“法院審理案件周期”改善幅度最大。市法院連續5年獲評全市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先進集體。一年來,我們以實效增進群眾認同,傾力興辦6件司法惠民實事,增設“優+”法官熱線,訴訟服務好評率保持全省前列。落實“以案釋法”制度,梳理發布民生領域典型案例31批96個,4部普法短視頻獲評全國或全省法院優秀新媒體作品。開展“淮執礪劍”行動,執行完畢率同比上升2.54個百分點。發揮人民法庭作用,獲評全省優秀人民法庭品牌和建設案例各2個,小營法庭榮獲全省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集體。一年來,我們以實績彰顯司法優勢,連續3年有案例被最高法院寫入年度工作報告,39個案例入選上級典型案例,6場庭審、5份文書入選全國或全省百優,10項經驗入選上級改革案例,5份司法建議入選全省優秀。45個集體和個人獲得省級以上表彰,新增4人獲評全省審判業務專家。
一、堅持為大局服務,在護航高質量發展上多作貢獻
——厚植項目企業法治沃土。開展司法護航重大項目攻堅和法潤民企“雙走進”活動,為項目企業招引落地提供全周期司法保障。參與空間要素治理,以司法手段協助清理低效閑置用地4300余畝。經開區法院通過司法拍賣方式收儲清拖公司360余畝連片土地,為嫁接韓電集團50億元投資騰挪空間。推進信用問題治理,出具信用修復證明598份,助力近年來全市失信企業數實現“三連降”。某儀表公司因他人不當競標被招標平臺誤列入“黑名單”,法院及時協調恢復其信用,保證其正常參加市場交易。規范財產保全工作,運用“活封活扣”“置換保全”等措施,為139家項目企業緩解被訴壓力。金湖縣法院查封某紡織公司廠房后允許其繼續生產使用,并以經營所得分期還款,實現雙贏多贏共贏。推動完善內部治理,開展“啄木鳥”法律體檢、“訂單式”法律宣講160余場次。
——構筑營商環境法治高地。落實“兩個毫不動搖”,一審審結商事案件23262件。推動建強商會商事調解平臺,與工商聯協同調處糾紛1258起,僅用4天化解兩外貿企業買賣合同糾紛,促成雙方共迎外部挑戰、攜手參與國際競爭,獲評全國工商聯百佳商會調解典型案例。服務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加強反不正當競爭司法,一審審結虛假宣傳、商業詆毀等案件107件。發揮破產救治與出清功能,幫助35家企業脫困新生,引導515家企業退出市場,盤活土地廠房150余萬平方米。淮陰區法院指導某密封件公司破產管理人對外出租企業生產線,做到“破產不停產”,滿足10余家下游車企供貨需求。洪澤區法院通過庭外重組方式,幫助某生物公司恢復運營并保留34項國內外農藥生產經營資質。
——造濃保護創新法治氛圍。實行最嚴格知識產權司法保護,一審審結知識產權案件901件。在某設計室與11家代加工廠服裝設計著作權案件中,引導各方變“侵權”為“授權”,在解決案涉沖突的同時達成代產代銷合作意向。嚴懲“搭便車”“傍名牌”等侵害商標權行為,判令以“某陰大米”假冒“某陽大米”的公司停止侵權并賠償損失。加強商業秘密司法保護,就某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離職技術員工管理不規范問題,判后主動回訪,幫助補齊短板。開展世界知識產權日系列宣傳活動,為科創企業量身定制知識產權保護法律意見書12份。
——擦亮生態保護法治底色。做優做強環境資源審判品牌,嚴厲打擊盜砍盜伐、亂排亂放、非法捕撈等行為,一審審結環境資源案件136件。在世界環境日公開審理盜獵“鳥中大熊貓”東方白鸛案,央視等30余家媒體全程直播。堅持生態修復為先,新建“一鷺青綠”司法生態林,判令63名被告人繳納生態修復費用1350余萬元。對確無履行能力的羅某父子,以種植200畝樹木并管護10年11個月的方式折抵600余萬元生態修復費用,引導“偷獵者”化身“護林員”。組建“青綠說”巡講團,發放環保普法手冊,巡回審判做法獲評江蘇環境司法改革典型事例。
二、堅持為法治擔當,在維護高水平安全上多作貢獻
——打防并舉懲治刑事違法犯罪。積極投身平安淮安建設,一審審結刑事案件3469件。常態化推進掃黑除惡,妥善審結省掃黑辦掛牌督辦的汪某某等17人涉惡案。嚴厲打擊危害社會治安犯罪,一審審結“殺搶綁”“黃賭毒”等案件452件,對制售新型毒品原料200余千克的朱某某依法判處無期徒刑。參與醉駕綜合治理,嚴把罪與非罪標準,受理案件數量同比下降16.59%。重拳懲治危害食藥安全犯罪,一審審結走私“凍牛肉”、售賣“假冒特效藥”等案件35件。深入開展防騙反詐工作,全鏈條打擊為“電詐”集團提供“客服引流”“資金結算”等服務的關聯犯罪,為434名受騙群眾挽回損失1370余萬元。保持懲治腐敗高壓態勢,一審審結原省管干部程某某受賄等職務犯罪案件83件,追繳違法所得和沒收財產4.97億元。同步打擊“圍獵者”,對賄賂某公司負責人的高某某判處十年有期徒刑,并全額追繳其1.02億元非法收益,入選“兩高”懲治行賄犯罪典型案例。
——常長結合助力防控重大風險。健全金融司法與金融監管協作機制,一審審結金融借款等糾紛案件15563件,審結非法集資等犯罪案件40件。對涉及金額超540億元、違法為200余萬名“會員”提供信用卡套現還款服務的文某等14人,以非法經營罪從嚴判處刑罰。落實“保交房”要求,實施“法護安居”工程,一審審結房屋買賣合同等案件1873件。深化建工領域違法行為整治,向住建部門移送線索77條,立案查處5件。完善“問題樓盤”減存遏增機制,漣水縣法院引入國資平臺投資續建,保障某家居城項目近400名購房人收房辦證。盱眙縣法院采取分割拍賣方式,推動盤活某“爛尾”商業街核心區域,吸引82家商戶入駐經營。參與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依法懲治無證上崗、違規操作等行為,一審審結重大責任事故犯罪等案件16件。
——監督支持促進法治政府建設。強化行政審判職能,一審審結行政訴訟案件1079件。力促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推進縣區政府“一把手”示范出庭,提請市委依法治市辦推開行政行為自我糾正制度,聯合市司法局運轉行政紓解平臺,引導行政機關以訴前調處或主動糾錯方式化解糾紛314件,同比增長超2倍。府院聯動化解某置業公司征收補償案件,讓延續9年的僵局“一朝破冰”,涉案標的額2.28億元,受到市政府主要領導批示肯定。堅持“寓監督于支持”,發送“1+10”行政審判年報,開展“千案百例十家行”宣講活動,促進提升依法行政水平,從源頭上減少案件發生。新收一審行政訴訟案件數量同比下降20.15%。
——集智聚力推動糾紛多元化解。強化源頭預防,推動基層法院訴服中心對接縣級“一站式”平臺,建成鎮級“融合法庭”98家、村級“法官驛站”1245家,將調解指導等服務送到群眾家門口。大力推進“楓橋式人民法庭”創建,車橋法庭在芡實種植基地設立流動解紛點,化解土地流轉等糾紛56件。寶應湖法庭指導村居修訂“十要十不要”村規民約,通過“約法三章”促推自治善治。強化訴調對接,打造“淮上楓橋14+3”多元解紛機制,推動道交、物業等類型化調處平臺建設,化解糾紛5600余起。強化職能延伸,發出司法建議和分析報告175份。清江浦區法院就辦案中發現的“網約房”監管不規范問題,聯合區人大常委會發出代表建議和司法建議“雙建議”,被《法治日報》報道。經過不懈努力,全市法院新收民事一審案件數量同比下降2.50%。
三、堅持為人民司法,在創造高品質生活上多作貢獻
——民生權益保障走深走實。堅持小案不小辦,一審審結涉民生案件44847件。平衡保護勞資雙方權益,依法規制“工傷自負”“勞動碰瓷”等行為。阮某某惡意制造勞動爭議訛取經濟賠償金,清江浦區法院判決駁回其無理訴請,維護企業正常用工秩序。開展“安薪無憂·根治欠薪”行動,為8100余名農民工追回“血汗錢”1.92億元。淮安區法院聯合人社等部門,僅用10天快速化解劉某等集體討薪案,幫助526人足額拿回工資1100余萬元。助力營造放心消費環境,一審審結涉預付卡等消費案件215件。某婚慶公司遺失新人婚禮錄像,盱眙縣法院判令其返還服務費用并承擔精神損害賠償。加強消費信息保護,對私裝定位設備、獲取行車軌跡的某汽售公司,責令其刪除信息、賠禮道歉并作出賠償。維護軍人軍屬合法權益,連續14年開展“送法進軍營”活動。發揮司法救助“雪中送炭”作用,為困難當事人緩減免交訴訟費260余萬元,發放司法救助金570余萬元。
——弱勢群體保護用心用情。加強老年人權益保護,加大贍養尤其是精神贍養案件調解力度,讓“常回家看看”成為子女的自覺行動。加強婦女權益保護,依法認定男方婚內擅自贈與第三者大額財產無效,判決支持承擔較多家庭義務的女方在離婚時獲得經濟補償。加強未成年人權益保護,對182名“失足少年”適用犯罪記錄封存制度,向188對“失職父母”發出家庭教育指導令。嚴懲“隔空猥褻”等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在5件案件中判決被告人終身禁止從事密切接觸未成年人工作。圍繞校園欺凌等問題,開展“百名法官、檢察官進百校”活動,通過編演情景劇、發放漫畫書等方式,在潛移默化中增強學生的法治意識。
——執行難題攻堅重質重效。保持執行強大攻勢,開展“小標的、大民生”專項執行,用足用好“查扣凍”等強制措施,執結案件33155件,執行到位85.97億元。堅持上下協作配合,在涉內蒙古某資產管理公司執行案中,兩級法院組建專班奔波3200多公里開展財產查控等工作,推動涉案1500萬元全部履行。深化執行信息公開,常態運行執行熱線,經開區、洪澤區等4家法院試點上線“微執行”小程序,實現執行進度實時查詢、電子卷宗隨時查閱。拓展執行聯動范圍,市委政法委推開“1+N”執行天網做法,市政協將聯動機制落實情況納入民主監督范圍,市法院與公安、公證等單位建立人員出境管控、公證參與執行等協作機制,聯合其他政法機關集中打擊拒執犯罪,判處43件44人。陳某在案件審理期間轉移全部存款試圖規避執行,漣水縣法院及時將線索移送偵查,促使其全額履行生效判決確定的義務。
——社會風尚引領有力有為。堅持“一個案例勝過一打文件”,立足司法裁判倡導真善美、鞭笞假丑惡。審結“電動車逆行致交通事故案”,認定不守規矩者自負相應責任,入選最高法院交通事故責任糾紛典型案例。審結“實際撫養人申請成為監護人案”,幫助解決養女落戶和入學的身份問題,讓養父母的愛同樣“名正言順”。審結“網紅直播詆毀他人名譽案”,責令造謠者公開道歉,助力營造清朗文明的網絡空間。廣泛開展“春風化雨·法潤民心”雙線普法活動,加強案件庭審公開和裁判文書上網,發布審判白皮書21份,召開新聞發布會32場。市法院連續3年獲評全市“誰執法、誰普法”履職評議優秀單位。
四、堅持以改革破題,在推進高質效辦案上勇走前列
——加強審判監督管理。著眼提升辦案質量,加強院庭長對重點案件的閱核把關,在全省率先推行關聯案件強制檢索,促進裁判尺度統一。著眼提升辦案效率,對臨近審限案件逐一提醒,對長期未結案件逐案督辦,12個月以上未結案件基本清零。著眼提升辦案效果,將釋法說理貫穿辦案全過程,深化“程序空轉”問題治理,力爭以最少程序和最優路徑化解糾紛。
——力推訴執制度改革。深化刑事訴訟制度改革,落實律師辯護全覆蓋,加強二審開庭工作,有效發揮審判對偵查、起訴的制約引導作用。鞏固繁簡分流改革成果,推開小額訴訟當庭宣判和即時履行,以發送支付令方式高效解決糾紛211件。加大執前督促履行力度,民事裁判轉入執行的比例同比下降3.65個百分點。推進涉訴信訪工作法治化,抓實初信初訪,做實“有信必復”。
——深化綜合配套改革。落實和完善司法責任制,推進合議庭實質化評議,發揮審委會“抓大事、議要案”職能,討論決定的1個案例獲評全省法院審委會優秀典型案例。運行法官懲戒制度,對案件評查中發現的問題線索及時移送督察部門。強化數字賦能,檔案數字化監管平臺入選全國智慧法院建設創新案例,警務安防一體化平臺被工信部評為信息技術創新應用示范案例。
五、堅持以嚴管立信,在鍛造高素質隊伍上勇走前列
——加強思想政治建設凝心鑄魂。深化拓展主題教育成果,組織全員政治輪訓,把“從政治上看、從法治上辦”落到實處。堅持黨對法院工作絕對領導,全力配合上級巡察督察檢查,向上請示報告80余次。加強“四強”黨支部建設,推動黨建業務深度融合,市法院連續19年獲評市級機關黨建工作先進單位。
——加強審判業務建設精業強能。聚焦實戰實效,開展裁判文書制作、庭審觀摩糾錯等競技活動,分類分崗開展培訓199期。突出青年群體,推行能力集訓、導師幫帶等做法,優化輪崗交流、上掛下派等機制。注重典型選樹,建立全市審判業務專家庫,舉辦先進典型事跡宣講會,激發隊伍比學趕超活力。
——加強紀律作風建設正本清源。扎實開展黨紀學習教育,嚴格執行“三個規定”等紀律規矩,形成“逢問必錄”濃厚氛圍。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騰出更多時間抓好“九分落實”。堅持“三不腐”一體推進,協同派駐紀檢組開展監督執紀和問題整治工作,注重以身邊事警示教育身邊人,查處違紀違法干警6人。
自覺接受監督是法院工作發展的強大動力。主動接受人大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向市人大常委會專題報告人民法庭建設工作情況,市人大常委會在全省率先作出支持人民法庭工作的《決定》;兩級法院95名法官接受履職評議,辦結代表建議25件、政協提案17件,邀請代表委員旁聽庭審、見證執行、座談交流1625人次,參加“學法實境基地”活動286人次;“三督三促”代表委員聯絡做法被最高法院推廣。主動接受檢察機關法律監督,召開法檢聯席會議,辦理檢察建議122件,審結抗訴案件21件。充分發揚司法民主,人民陪審員參審案件3618件。
各位代表,法院工作取得的成績和進步,離不開黨委堅強領導,人大及其常委會有力監督,政府、政協及社會各界關心支持,也離不開各位代表給予的充分理解、信任、監督和幫助。在此,我代表全市法院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我們也清醒認識到,工作中還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服務中心大局還不夠精準,部分惠商利企舉措的覆蓋面有限,一些市場經營主體的感受度不高;參與社會治理還不夠有效,少數案件辦理未能實現“三個效果”統一,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成效尚不鞏固;干警能力作風還不夠過硬,領軍拔尖人才培養仍有欠缺,違紀違法現象仍未杜絕。對此,我們將采取務實舉措,努力加以解決。
2025年工作思路
新的一年,全市法院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八屆十次全會決策部署,扎實推進“五大工程”,在“打造高質量司法、建設現代化法院”上重實質提品質,為淮安在現代化新征程上更好展示“象征意義”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一是扎實推進“司法護航”工程,在服務大局上重實質提品質。打造一流營商法治環境,增強項目企業的司法獲得感。加強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注入更強法治動能。深化“楓橋式人民法庭”創建,助力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深耕“五位一體”生態司法模式,促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
二是扎實推進“司法安瀾”工程,在參與治理上重實質提品質。積極參與“化解矛盾風險、維護社會穩定”專項治理,嚴懲重大惡性犯罪,嚴防重點領域風險。高質高效化解行政爭議,健全行政復議與行政訴訟銜接機制。堅持抓前端、治未病,深度融入地方綜治中心建設,奮力打響“淮上楓橋14+3”多元解紛品牌。
三是扎實推進“司法守心”工程,在為民造福上重實質提品質。以“如我在訴”意識辦好每一起民生案件,更加注重保護老婦幼等群體權益。接續推進“切實解決執行難”,竭力兌現當事人勝訴權益。傾力興辦司法惠民實事,升級“優+”訴服體系,拓展普法宣傳成效,把群眾“需求清單”轉變為法院“履職清單”。
四是扎實推進“司法質效”工程,在改革創新上重實質提品質。強化“立審執破訪”各環節銜接配合,促推矛盾糾紛一次性有效解決。全面準確落實司法責任制,壓緊壓實院庭長監管職責,建立健全司法權力制約和監督機制。加強數字法院建設,加快融入全國法院“一張網”,為審判執行工作減負增效。
五是扎實推進“司法鐵軍”工程,在管黨治院上重實質提品質。堅持政治素質、業務素質和職業道德素質一體化培訓,完善青年干警選育管用全鏈條機制,悉心打造更多高層次專業化人才。鞏固黨紀學習教育成果,嚴守各項鐵規禁令,嚴明辦案紀律作風,嚴抓問題整治整改,筑牢拒腐防變的制度防線。
各位代表,邁步新征程、踏上新起點,我們將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市委堅強領導和市人大及其常委會有力監督下,認真貫徹落實本次會議精神,堅持守正不渝、創新不止、篤行不怠,努力以審判工作現代化支撐和服務中國式現代化淮安新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