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以來,淮安區人民法院車橋人民法庭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將非訴訟解決機制挺在前面,不斷開拓思路,著力打造“訴前細排、訴中精解、訴后回訪”全周期閉環解紛模式,有效提升了矛盾糾紛前端預防、實質化解、就地化解的效果。2023年,該法庭審理案件的效率、效果和質量指標全面提升,審限內結案率99.75%,一審服判息訴率97.08%,訴前調解成功分流率83.23%,成功分流案件656件。
訴前走訪摸排查隱患,就地解紛“治未病”
“法官,你放心吧,這次回去后,我們一定不吵了!”2023年5月的一天,車橋法庭干警在一次走訪排查活動中得知,轄區流均鎮沿蕩村村民朱某因稻田鄰地問題與同村村民陳某長期不和,雙方為此多次產生口角爭執、肢體沖突,村委會和地方調解組織多次協調亦未果。在了解掌握第一手資料后,法庭干警主動聯系雙方當事人,通過擺事實、講法理、亮底牌,在村居組織和地方調解人員“輪番助攻”下,當事人最終握手言和,糾紛得到成功化解。調解現場朱某摸著頭不好意思地跟法官說:“原本也不是什么大事,都是鄉里鄉親,為了一口氣才鬧成這樣。沒想到現在鬧得你們法官都知道了,現在大家說開了,以后我們聽法官的,遇事不吵架,要講理。”
為充分發揮人民法庭“前沿陣地”的作用,車橋法庭主動融入社會綜合治理體系,做深做實矛盾糾紛預防排查工作。依托“半小時解紛圈”工作模式,以村組網格為單位,常態化開展法官進網格、進村居活動,深入田間地頭、村居社區了解社情民意,廣泛搜集摸排糾紛線索,對可能引發爭訟的矛盾糾紛及時分析、就地化解。據統計,2023 年,該法庭干警共下沉村居開展走訪摸排工作70余次,搜集矛盾糾紛線索57起,就地化解矛盾糾紛44件。
訴中聚焦矛盾找癥結,多元解紛“消已病”
“多謝陸法官,不然這年我也過不好啊!”2023年初,轄區村民楊某與李某因瑣事發生沖突,期間楊某將李某打傷并致其身體多處骨折,住院治療花去上萬元醫藥費,后李某訴至法院。案件審理中,承辦法官陸偉發現雙方當事人對醫療費用的認定存有不同意見,他隨即帶領案涉當事人前往醫院向主治醫生了解情況,醫生從專業角度對爭議焦點進行剖析并給出咨詢意見,有的放矢地消解了當事人的疑惑。最終,在承辦法官的多次主持調解下,雙方達成了調解協議,糾紛得到圓滿解決?!拔乙詾榉ü僖话憔驮诜ㄍダ镛k案子,萬萬沒想到竟然帶著我們去醫院,請醫生為我們說明情況,這下我可真是心服口服了!”被告李某一個勁兒地說“服了服了,這下我是服了!”
為進一步提升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車橋法庭不斷探索訴源治理新機制,搭建多領域、多層次、多主體糾紛化解新格局,做細做精矛盾糾紛化解工作。建立“法官+”制度,即對于一些跨行業、跨部門且案情復雜、難度較大的案件,邀請行業協會、專家學者等專業力量參與其中,圍繞案件疑難問題、爭議焦點提供專業建議、共商化解之策。一年多來,該法庭向建工部門、醫療機構、物價部門發函或現場咨詢32次,走訪專業行業調解人員27人次,促進55件案件成功化解,為當事人節約訴訟成本10萬余元。
訴后跟蹤回訪做保障,實質解紛“防再病”
“法官,你放心,我以后會經?;丶铱赐疹櫪细赣H的。”去年10月,在該法庭王亞琳法官承辦的一起贍養糾紛案件中,因贍養費問題,年逾古稀的鄒老伯將兒子鄒某訴至法院,法院判決鄒某每月給付500元贍養費后,鄒某仍然拒絕履行。王亞琳在案后回訪時發現這個問題,多次與鄒某聯系,從家風、親情、法律等層面耐心疏導規勸,最終父子二人解開多年心結,矛盾糾紛得以實質化解?!巴醴ü?,要不是你,我可能要遺憾終身了。”鄒某握著王亞琳的手說道,“以前是我誤會老父親了,幸虧你的堅持,讓我明白過來,太感謝你了!”
為切實打通司法為民的“最后一公里”,車橋法庭建立“重點跟蹤、季度盤點、年度清倉”回訪工作機制,做優做好案后維穩保障工作。對易反彈復燃的矛盾糾紛進行重點標記并建立相關工作臺賬,由承辦法官及法官助理定期了解案件后續進展和當事人思想轉變動態,分析研判矛盾糾紛是否已經徹底化解,有無擴大、轉化、激化苗頭,通過電話溝通、現場走訪等形式督促當事人盡快履行,持續鞏固化解工作成效,使矛盾爭端得到實質化解。
截至目前,車橋法庭有45件案件啟動跟蹤回訪機制,其中超過73%的探視權、贍養費案件因法官持續跟蹤回訪而自動履行,達到了減少衍生案件發生、促進社會關系修復的良好治理效果。
從“治未病”到“消已病”再到“防再病”,車橋法庭全周期閉環糾紛解決新模式聚焦源頭預防、多元解紛、后期修復等重點環節,是該法庭探索訴源治理創新的一次有益嘗試。下一步,車橋法庭將繼續學習借鑒新時代“楓橋經驗”,在實踐中不斷創新工作機制,持續提升人民群眾司法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凌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