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聞“安東”之名,溯源千年文脈“安百姓,定民心”的深意,恰與今日司法為民之志遙相呼應。從市中院到漣水法院,自被人大任命為員額法官的那一刻起,我便以“安東”為鏡,在辦理300余件案件的實踐中體悟漣法人的安民之道,不在高堂明鏡,而在田間地頭;不在文書堆疊,而在人心熨帖。
解紛:以縱橫聯動織就和諧經緯
“訟不可長,紛不可久”。作為全市首家入駐綜治中心的法院,我們擔責于肩、自主探索,以訴訟服務中心為樞紐,構建起“一核多元”解紛網絡。曾親歷7名農民工討薪案:綜治中心內,法院聯合人社、公安、工會搭建“速調快車道”,從糾紛登記到權益兌現僅用4小時。工資發放現場,農民工婁某某攥著沓沓現金的手微微顫抖,連聲道“真沒想到能這么快解決問題,綜治中心,有用!”。
這一幕讓我徹悟:“一站式”的偉力,在于打破部門壁壘,讓解紛從“單兵作戰”轉向“集團協同”。當法官走出法庭,與網格員共察民情、與調解員同研方案、與行政機關協調聯動,法治便真正成為基層治理的“壓艙石”。
平衡:以調解星火點亮訴權燈塔
“法施于人,雖小必慎”。面對最高法院將“訴前調解”調整為“先行調解”的變革,曾遇當事人質疑“調解不就是和稀泥?我要的是法院判決!”
我不免感慨:變的是程序名稱,還是制度內核?當遇到某合同糾紛被告無力賠付貨款,如若判決也難以執行到位,我們主動介入,協調雙方通過“當場給付部分+余款分期支付+保證人+違約金”模式成功調解時,我深刻認識到,調解不是考核指標的數字游戲,而是打開群眾心結的金鑰匙。
正如那位在協議上鄭重簽下姓名的老者所言:“打官司爭的是理,調解解的是心結?!贝税缸屛覉孕牛{解不是弱化訴權,而是用更柔軟的方式守護權利。先行調解如同社會矛盾積水池的“智能閘門”,既能讓簡單糾紛快速調處,又防止濫訴消耗司法資源,更讓真正需要裁判的案件獲得精細化審理——這何嘗不是對群眾訴權更深層的保障?
鼎新:以文書新政拓寬改革新局
要素式“兩狀”試點之初,我們制作“要素式起訴狀填寫指引”,在導訴臺配備填單輔導員,多渠道深入開展示范文本宣傳推介,用5個月實現常見糾紛要素式起訴狀適用率躍升至近100%。
當看到某批金融糾紛案件因要素清晰而1天審結20件,當聽到隔壁辦公室法官感慨“要素式答辯狀讓庭審效率翻倍”,我深切體會到,改革從無舒適區,一時的“不適應”恰是司法創新的“磨刀石”。正如古安東城因運河而興,今日司法改革亦需在時代浪潮中破局前行。
一年時光,我在妙通塔下見證“安東”新解:
——安,是調解撤訴裁定里的民生重量;
——東,是司法改革浪潮中的破曉之光。
當一本本案卷化作司法為民的注腳,我更加懂得:員額法官的“官”,不僅是辦案數量的刻度,更是守護群眾權益的熱度;掛職鍛煉的“煉”,不僅是業務能力的提升,更是將“安民之心”熔鑄為“護民之能”的修行。愿以畢生之力,讓法治如古淮河水,既載千帆競渡之盛景,亦潤萬物生長之無聲。
寫在最后:光陰似流水轉瞬即逝,這一年想要感謝的人太多,一首打油詩附上,聊表感激之情。
卷宗疊作案頭山,歲添霜鬢又一環。
健哥庭前燈影瘦,一丹筆下墨斕斑。
小蒙鍵雨飛珠玉,群鷺江聲破曉關。
漣法春風銘肺腑,征衣重整向新寰。
(注:健哥即張健,漣水法院立案庭庭長;一丹即趙一丹,同時兼任我和另兩位法官的助理;小蒙即羅蒙,我的書記員。他們三人是我在漣水法院接觸較多的同志,也是這支優秀隊伍中的突出代表,從他們身上我看到了漣法人不辭辛苦、認真細致、一心為民的法治情懷和奉獻精神。)
作者 :吳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