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禍!
有多少家庭因為它陷入絕望的黑暗。
但黑暗中
有這樣一群人
他們——
讓法徽燃燒在胸口
將明燈高舉過頭頂
2024年4月,淮安區某鄉鎮的一個建筑工地上,工人老王在勞動時,被一輛水泥泵車突然甩起的泵管擊中頭部,被緊急送往醫院搶救。
幾天后,一名中年女子出現在淮安區法院“道易賠”聯動機制工作站的門前,緊緊拉著速裁庭副庭長白文君的手,哭訴道“法官,請你幫幫我們吧!我們實在沒辦法了!”
這名女子就是工人老王的妻子,事故處理還沒結束,賠償未能到位,家里已經拿出了全部積蓄用于搶救,可老王卻被醫院多次下達病危通知書,急需大筆費用。眼看丈夫性命垂危又無錢醫治,女子只能來到法院求助。
白文君經過初步了解,覺得事故處理比較棘手,事故各方對水泥泵車的實際控制人存在爭議,又沒有購買特種車輛交強險,賠償責任的劃分在短時間內無法厘清。
可醫院說老王的傷情很嚴重,有可能成為植物人,人命關天,生死時速。不能等了!白文君第一時間啟動“道易賠”聯動機制,開辟交通事故生命綠色通道,組織水泥泵車的商業險保險公司到醫院勘查,針對巨額醫療費先行調解賠償。當收到保險公司打來的100萬元賠償款時,老王的妻子激動地給白文君法官打來電話:“白法官,錢我們收到了!感謝您做工作,老王現在雖然還沒醒,但是有了錢治療,我們就有希望了!”
時間與生命賽跑,改革如滾石上山。面對道交糾紛逐年增多、案件趨向疑難復雜的挑戰,淮安區法院主動參與社會治理、助推訴源治理,聯合交警部門、調解組織、保險協會、司法局共同設立“道易賠”工作站,充分發揮聯動機制作用,在交通事故發生后、進入訴訟前,提前組織調解、鑒定、理賠,幫助受害人及時獲賠。
無數像工人老王一樣的家庭,在“道易賠”聯動機制的幫助下,解了燃眉之急,重燃對生活的希望。這是人民法院為群眾點亮的一盞護佑生命的燈。
交通事故糾紛的處理向來有當事人多、賠償項目多、調解難、理賠難的特點,當事人經常要在交警隊、保險公司、法院等部門間“多點多線”奔波,無形中增加了許多訴累。
2024年初,小張在淮安區某道路上被一輛汽車撞傷,他想與對方商談賠償,可對方就是不愿配合,說小張要的太多,讓他直接去法院起訴。小張想找保險公司,保險公司稱必須要車主的參與和配合。
小張急的團團轉,父母都是殘疾人,常年臥床要人照顧。妻子沒有工作,一大家子全靠他打零工養活。現在小張受傷了,一家人沒了收入來源,往后的生活困難重重。
偶然之中,小張聽說了淮安區法院的道易賠工作站,他決定來到這里碰碰運氣。正在工作站定點值班的法官助理劉威接待了他,劉威安慰小張別著急,如果能夠達成訴前調解,可以不用花錢打官司!劉威聯系了車主和保險公司,經過了解,雙方差距不是很大。只是因交流過程中情緒激動,小張對一些費用的組成和計算方式產生了誤解。
劉威拿出淮安區法院統一制作的賠償項目表,向小張一一解釋清楚,排除其不合理的賠償要求,又依托互聯網平臺,組織保險公司和人在外地的車主進行線上調解。這時新的問題產生了,小張害怕對方不按照協議履行,以后找不到人,車主擔心小張以后還會提出其他訴求,劉威又向雙方釋明,并依據雙方申請進行了司法確認、出具民事裁定書,這樣既一次性解決了糾紛,又具有強制執行力,消除了各方的后顧之憂。一起本可能會進入訴訟、耗時幾個月的糾紛,幾天內便被化解在訴前,大大減少了當事人的訴訟成本。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民有所求,我有所為。道易賠聯動工作機制貫通道路交通糾紛處理的各個階段,出臺訴前調審指南,與保險行業簽訂聯調備忘錄等,通過數據跑腿、優化流程,減輕群眾訴累。這是人民法院為群眾點亮的一盞暖心服務的燈。
交通事故通常具有突發性,當事人容易情緒失控,矛盾尖銳、觀點對立。如何將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淮安區法院深化全區道路交通糾紛的源頭治理和綜合化解,整合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行業調解各方優勢,推進“四調聯動”,在道易賠工作站設立“調解專家庫”,對常發多發涉道交糾紛或案件“把脈問診”,為糾紛處置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調解專家共計獻策13條,其中4條已被法院推進落實。工作站成立以來,全區50%以上道交糾紛化解在訴前,案件審理周期同比縮短11天。
哪里有矛盾糾紛,哪里就有他們的身影。接待群眾傾注一個“情”字,處理案件牢記一個“公”字,調解矛盾突出一個“細”字。這是人民法院為群眾點亮的一盞融化堅冰的燈。
萬家燈火,國泰民安。
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是人民法官為人民的初心和信念。
以“為民”情懷篤定前行,以“無我”精神拼搏奉獻,以“實干”姿態創造業績,我們愿成為人民心中的那一盞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