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檔案】
姓名:徐 俊
出生年月:1981年7月
工作單位:淮安市金湖縣人民法院
【榮譽標簽】
2022年被授予“全國優秀法官”稱號
【奮斗足跡】
刑事、民事、少年家事,他是刑民審判兼通的業務標兵;安商、保民、肅貪懲腐,他是服務發展大局的行家里手;清正、勤勉、扶貧幫困,他是踐行法治惠民的暖心法官……夢想的價值是什么?已于2024年7月31日當選為淮安市金湖縣人民法院院長的“80后”徐俊,用奮斗不輟的青春、篤行不怠的初心,寫下了自己的答案。
“從小就感興趣,喜歡學習法律知識。”這份喜歡促使他大學攻讀了法學專業,畢業后直接從“校門”走進“院門”,把年少時的熱愛變成了終生事業。
“堅持總會有成果。”這是徐俊的“口頭禪”。跟著老法官學,利用工作、生活的碎片時間學,在實踐中學……自2006年作為助理審判員開始辦案以來,徐俊辦理過刑事、民事、少年家事、環境資源、建設工程等多種類型的案件,練就了一身慎審明判的本事。
翻開徐俊的工作“成績單”,一串串亮眼的成果記錄了他一路走來的鏗鏘足跡:審結2007年最高法院收回死刑核準權后淮安首例死刑案件;審結10余件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案件和60余件毒品犯罪案件;審結的全市首例行政公益訴訟案件入選“2018年度全省法院環境資源十大典型案例”;審理多起在全省有重大影響的原省管干部職務犯罪案件和公安部督辦的重大經濟犯罪案件。
除了“要有不斷學習的態度和作風”,反復調研、深入總結也是徐俊多年來一直堅持的工作方法。他撰寫的多篇調研文章分別被最高法院《刑事審判參考》《刑事法律文件解讀》刊發;撰寫的兩個案例入選《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公報》并獲金法槌獎;《生態文明視野下破壞環境資源保護罪量刑輕緩化的實證研究》入選首屆全國生態文明學術論文集;《“三權分置”視野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問題研究》獲淮安市法學會重點調研課題評比一等獎。
成績的背后是鮮為人知的壓力甚至威脅。“受到誤解是常事,但身為法官的‘底線’絲毫都不能退讓!”徐俊說。在一次審理職務犯罪案件當中,被告人親屬聚眾鬧庭施壓,辯護人多次違反法庭紀律企圖阻礙庭審,徐俊沉著冷靜、堅持原則,較好地把控了庭審現場,最終依法作出公正判決。
人們都說,“法外有情”。威嚴法袍下,是一顆裝著人民與家國的心。長期以來,徐俊帶領團隊充分發揮審判職能,主動延伸司法服務,推出多項司法舉措,為社會發展提供更有力的司法保障。
京滬高速擴容項目對加強蘇北對外交流具有重大意義,施工卻因涉及某公司租賃的百余畝土地而一度中斷。判決生效后,徐俊前往京滬高速擴容工地現場,組織雙方達成履行意向。雙方心服口服,都向法院送來了錦旗,項目也迅速復工。
擔任淮安市中級人民法院民四庭庭長期間,徐俊將房地產審判工作置于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局中統籌謀劃和推進,幾年間牽頭全市兩級法院辦結“問題樓盤”訴訟類案件6115件、破產類案件30件、執行類案件4257件,基本解決了55個“問題樓盤”引資續建、容缺辦證、破產重整等問題,為近3萬戶家庭徹底解決了困擾多年的拿房辦證憂心事。
判決不是目標和終點,防范、警戒、保護、服務才是徐俊心中對司法的理解。從2007年開始,徐俊普法不輟,數年如一日為全市城鄉中小學開展法治講座,教育青少年保護自我、遠離犯罪。
“從事涉少刑事審判的那幾年經歷對我觸動很大。”徐俊說,青少年犯罪絕不能一判了之,而應堅持關愛、教育、挽救。那一時期,徐俊每年都帶隊到省少管所回訪、看望以往判過的少年犯,送去生活用品,鼓勵他們好好改造,直至他們刑滿出獄。在掛職淮安區法院副院長期間,徐俊帶領少年庭全庭人員不懈努力,成功創建國家級“優秀青少年維權崗”。
2017年7月,徐俊踏上援疆之旅,擔任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奎屯墾區人民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掛職期間,他一邊協助當地法院建章立制,傳授審判管理經驗,一邊為當地學校開展法治講座,還遠赴緊鄰哈薩克斯坦邊境的阿吾斯奇牧場,為當地牧民宣講法律、進行訴訟指導,受到淮安市援疆工作組領導的贊許。
人民法官為人民。深知肩上天平的重量和法官的責任,徐俊將滿腔熱愛和赤子之心融入日常工作的點點滴滴,認可和褒揚也紛至沓來。他曾被江蘇省委省政府授予個人二等功,先后獲評“全省優秀法官”“全省法院少年審判工作先進個人”“全省法院援疆工作先進個人”“淮安市十大法治人物”“清江浦區優秀人大代表”。特別是2022年,他被授予“全國優秀法官”“全國普法工作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天地廣闊,大有可為。新征程上,徐俊初心未變,熱愛不改。他說,會繼續把好心中那桿“秤”,在公正司法、建設家國的路上創造新業績、書寫新輝煌。
【人物風采】
【紙短情長】
來源:淮安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