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陽杲杲,金風送爽。在第41個教師節當天,淮陰師范學院的校園里迎來了一位特殊的“老師”。她并非執教于三尺講臺的教授,而是淮安中院民一庭副庭長黃春麗。這一天,她為淮師研究生院2025級240余名新生帶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開學法治第一課”。
與往常的學術講座不同,這場講座洋溢著莊嚴而親切的法治氛圍。課堂上,黃春麗法官并未過多闡述深奧的理論,而是從“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民法典》入手,將法律條文融入研究生們即將面臨的真實生活場景。
“網絡購物遇到糾紛,該如何維權?”“自愿參加有風險的體育活動受傷了,誰來擔責?”黃法官結合審判實踐,從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住房租房糾紛講到個人信息安全,從網絡購物糾紛延伸到生活中可能涉及的知識產權保護,一個個貼近校園生活的案例,讓原本抽象的法律條文變得鮮活起來。
研究生院副處長楊穎表示,將法治教育作為研究生開學第一課,旨在通過幫助學子們掌握法治知識、增強法治能力、提高法治素養,為他們扣好法治第一粒扣子,勉勵他們在未來的學術研究和人生道路上能夠知法、守法、用法。
據悉,淮安中院近年來持續深化法治宣傳教育,與淮陰師范學院研究生院探索開展院校聯合共建工作,組織法治講座、法院開放日等普法宣傳實踐活動,這種院校合作模式打破了傳統的法治教育形式,讓學子們不僅能夠“聽”法治,還能“看”法治、“悟”法治,讓法治教育從“紙面”走向“實踐”,從“耳邊”走進“心間”。(馬盼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