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法官,這個糾紛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能不能引用修訂后的村規民約來指導調解?”調解員王同澤找到了淮陰區法院小營人民法庭法官費光明。
糾紛源于張氏兩兄妹對父母遺留的房產處置產生的分歧。哥哥張某主張按傳統習俗“父母遺產應由兒子繼承”分配,妹妹小張則要求法律規定的均等份額。之前,張某曾多次以小張系“外嫁女”為由,在諸多問題上雙方發生激烈爭執,甚至鬧到相互指責對罵的地步。
“我認為可行!”費光明向王同澤告知了自己的想法。為集聚合力提升糾紛化解成效,費光明應邀參與糾紛調解。
“憑什么給?我認為沒有道理!”張某態度強硬。
“必須等額分配,不同意其它方案”。小張也不愿退讓一步。
見局面僵持不下,費光明向兩兄妹闡明了法律規定,男女有權平等地參與遺產的分配。當然,也存在一些特殊情況,例如對生活有特殊困難的缺乏勞動能力的繼承人,在分配遺產時應當予以照顧。同時,王同澤將新修訂的村規民約內容告知二人。“新修訂的村規民約,明確了男女平等及保護弱勢群體原則。”
兩兄妹沉默地看著眼前的村規,經過一段時間的思考,哥哥張某同意返還部分遺產給妹妹,妹妹小張也考慮到哥哥身體殘疾愿意繼承小部分遺產。最終,糾紛妥善解決。
近年來,淮陰區法院小營人民法庭秉承“法治為先、德治貫穿、自治增色”的調解理念,通過建言優化村規民約的方式,助推“村規民約”作為“自治”指南,始終以法律為準繩,將情、理、法三者有機融合,用村規民約“小約定”巧解“大難題”,繪就基層治理“新楓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