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法官權益保障面臨著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嚴重阻撓、妨礙法院正常審判執(zhí)行工作,侵害司法人員合法權益事件時有發(fā)生,法院審判工作任務繁重,法官工作量嚴重超負荷,身心健康堪憂,法院各類審判管理要求和涉訴信訪等因素疊加,增加了法官的壓力和職業(yè)風險。為關心法官人身安全、身心健康以及履職保障,增強法官隊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特制定本意見。
一、完善法官分案“熔斷”機制。明確界定審判職責和崗位目標,科學測算法官辦案所能承受的最大負荷值。出現(xiàn)以下情形經法官申請庭長審批應暫停分案:
1、法官脫產培訓、年度休假期間;
2、法官因病住院或病假期間;
3、其他確需暫停分案的情形。
二、加強“智慧法院”建設水平。充分發(fā)揮網絡服務支撐功能。應用與完善案件文書自動生成、關聯(lián)案件自動提示、節(jié)點預警自動提醒等信息化功能,助力法官辦案與自我管理。完成審判法庭語音輸入法開發(fā)項目、文書網絡電子送達開發(fā)項目,提高審判工作效率。
三、加強審判輔助力量配備。完善法官助理機制,推進書記員管理體制改革,配足書記員數(shù)量,加強培訓力度,提高工作質量,形成法官、助理、書記員職責分明、有序配合、高效運轉的審判運行機制,將法官從繁瑣的輔助性事務中解脫出來,專心從事實質性裁判工作,減少一般審判事務性工作,從而減輕工作負荷。
四、不斷完善年度目標考核辦法。在實踐中不斷檢驗目標考核辦法的科學性、可操作性,充分聽取法官意見與建議,堅持以審判質效為中心,完善考核指標,修改不科學考核指標、剔除不必要的考核項目。杜絕人為束縛辦案、增加壓力的考核行為,為法官辦案提供放權、信任、激勵的良好氛圍。
五、加強法官履職保障。建立暴力抗法預防機制和應急快速反應機制,對辱罵、威脅法官等人員進行約談制度,減少暴力行為的發(fā)生。全市法院應當依法維護庭審秩序和機關安全,對實施違反法庭規(guī)則擾亂法庭秩序,阻撓、妨礙法院審判執(zhí)行工作、侵害法官權益等不法行為,根據情節(jié)輕重,依法懲處,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從源頭上遏制侵害法官合法權益事件的發(fā)生。推動制定科學合理的法官辦案司法責任制,建立法官正當履職豁免制度,確保法官依法裁判免受不當追究。
六、有效緩解法官心理壓力。切實關心法官身心健康。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在法官職業(yè)培訓中列入心理健康課程,提高法官應對自身心理壓力的能力。進行心理健康知識培訓。開展“心理咨詢師”資格證培訓,讓法官通過掌握心理學知識,科學應對具有偏執(zhí)人格的特殊當事人,防范風險發(fā)生。完善“中院干警健康咨詢室”管理。逐步完善設施,注重發(fā)揮應有功能。
七、加強法官自我管理和時間管理培訓。開設專門的培訓課程,或者為特定審判團隊量身定制專門的時間管理方案。科學安排和管理辦案時間與流程,提高辦案效率。
八、加強法官職業(yè)能力培訓。法官每年接受一定時間的職業(yè)培訓,既是法官的權利,也是法官的義務。在審判工作十分繁忙的情況下,全市法院仍要妥善安排好審判工作節(jié)奏,確保法官培訓時間不被擠占。法官參加培訓學習,應當扣減審判工作量,確保法官能夠安心參加學習。
九、全面完善法官福利制度。關注每一位法官的工作、生活、心理情況和需求,幫助解決困難,釋放壓力。確保法官的休息權和休假權,安排法官輪流療養(yǎng),放松心情。
1、健全法官撫恤慰問機制。對于身心受到當事人嚴重侵害的法官,第一時間落實撫恤慰問,給予適當?shù)奈繂柦稹?/span>
2、加強對重病法官的扶助力度。對患重病的法官,按照中院《慰問干警工作的規(guī)定》中確定標準予以幫扶。
3、根據政策辦理保險。為全體法官辦理“淮安職工特殊疾病互濟會”入會手續(xù)、辦理人身意外傷害保險。
4、對加班法官提供工作餐。及時為加班法官安排食堂工
作餐。
5、組織療養(yǎng)活動。建立與完善職工療養(yǎng)機制,定期安排療養(yǎng)活動。
十、加強法院文化建設。注重體現(xiàn)人文關懷,積極為法官提供調節(jié)、放松、交流、溝通的平臺,營建辦公休息區(qū)、健身活動室。通過組織經常性的文化娛樂與健身活動,豐富法官文化生活,營造法院文化氛圍。
1、增加設施配備。為干警工間休息提供場所及設施。增強部門會議室功能,集會議、通案、閱覽、休閑為一體,為法官工作、學習、工間休息提供方便。改造和完善黨員活動室,添置更新活動設施增加休閑娛樂功能。
2、為身體鍛煉提供氛圍和條件。落實工間操制度,工作日定時播放廣播操,在會議、活動適時播放“頸椎操”,開辦瑜伽、健美、營養(yǎng)等課程。建立活動微信群。建立乒乓球、羽毛球、籃球、足球、跑步、自行車騎行、健美操、棋牌、合唱團、朗誦等十個手機微信群,明確牽頭部門、制定活動規(guī)則。定期舉辦運動會。每兩年舉辦一次全市法院天平杯運動會。加強經費保障。
3、開展實境課堂培訓活動。開展多種形式的學習培訓活動,增加“紅色課堂黨性教育”,以全國紅色教育基地為課堂,聯(lián)系黨校結合實境課堂開展黨性教育培訓。增強集體凝聚力,提升職業(yè)榮譽感